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2的文章

[台北] 禪風茶樓:悠閒舒心環境,精緻蔬食素食

圖片
喜愛度:♥♥♥♥♥ google資訊:https://goo.gl/maps/Cecu46HoZ6FC1pgs6 *** 台北市著命的蔬食餐廳「養心茶樓」附近又開了一家「禪風茶樓」,因為很喜歡這種精緻蔬食的風格,於是找了天嚐鮮。地點在松江路上某棟偏舊的大樓,走上樓梯的時候其實有點害怕,很像那種會發出霉味的KTV包廂。沒想到一進到餐廳別有洞天,設計風格很精緻又溫馨,也不會太富麗堂皇而有距離感。 因為全都沒吃過,就看著菜單上的圖片和菜名想像點了幾道試試。 第一道是「碧玉百頁絲」,其實就是切絲的百頁豆腐淋上醬汁。聽起來很簡單的一道菜,入口才知道一點也不簡單!首先當然師傅得需要一定的刀工,而切絲是為了讓百頁豆腐充滿空氣感,因此入口咀嚼之後會有種又紮實又蓬鬆的口感,像是在吃非常蓬鬆的海綿蛋糕一樣。但在蓬鬆的口感之餘,咬下可以感覺到非常充足的醬汁從豆腐的孔隙中竄出來。 說到醬汁就不得不說,這醬汁的酸香鮮拿捏得恰到好處。非常清爽又有味道,卻一點都不鹹,極度適量又克制地淋上剛剛好的份量,且非常平均地佈滿每一吋百頁豆腐絲。由這道菜打開序幕,更讓人非常期待接下來的料理。 接著也是一道冷盤開胃菜「松露長青」,雖然冷菜跟百頁豆腐絲有些重複了,但因為這道菜也是名店「祥發蔬食」的招牌菜,就想點來比較看看。當然吃東西是很主觀的,但對我來說,真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,祥發這次輸慘了! 禪風茶樓的松露長青,勝在比例調配非常均衡,不是一味猛加黑松露,而是抓住黑松露氣味的存在感,每一口都若隱若現卻又無法忽視。醬汁的鹹甜比例也得宜,每一口有花生的香、白菜的爽脆、豆乾的柔嫩、黑橄欖的濃郁,在加上畫龍點睛的松露,真的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 吃中菜當然一定要配飯,想來點特別的所以就點了牛蒡飯。不得不說,這飯煮得實在太好了!晶瑩剔透、粒粒飽滿、咬起來很彈牙,充滿醬香和牛蒡香,但一點都不死鹹。 這天點的其中一道主菜「塔香鳳凰酥」其實就是鹽酥秀珍菇,雖然也是很常見的菜色(甚至連鹹酥雞的攤子都會有),但禪風茶樓就是有本事把大家都有的菜色做得特別精緻。 秀珍菇非常新鮮彈牙,咬起來飽滿多汁,而外層的炸皮更是優秀到無話可說。麵衣非常薄透,淺淺地包裹著食材,可是跟食材之間沒有空隙巴得很緊,又能完美的展現酥脆的口感,卻不會吃到麵衣吸油的膩味。 因為真的非常大盤,所以大概有半盤都是冷了之後才吃的。冷了之後的酥脆感當然比熱的時候差了些,但

[台北]驢子餐廳:回到過去,老派復古的洋食好味道

圖片
喜愛度:♥♥♥♥ google資訊:https://goo.gl/maps/oehqnH1NoMLR69Hf6 *** 這家是朋友的口袋名單,據說非常難訂位,好不容易搶到了一個週六的11點(看起來是要這種詭異的時間才吃得到),趕快四個人一起湊一湊成行了。菜單內容倒是相當簡單,很適合有選擇障礙的人。只是不太理解為什麼套餐裡的菜色很多都沒有出現在單點菜單上,害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思考菜單搭配跟如何點菜。 前菜的部份我們點了芝麻葉沙拉與手工豆奶起司和松露薯條,另外還有招待的餐前麵包。松露薯條中規中矩,松露味濃,薯條也香酥好吃。 芝麻葉沙拉因為配上手工豆奶起司,所以風味滿特別,比起一般奶製起司,有種新鮮的豆味,口味更清爽。沙拉中還配上各式水果,在咀嚼時還能感受到不時竄出的新鮮水果口感,非常開胃。 另一道前菜是「香醋炒蘑菇與章魚」,鹹香與海味永遠是最完美的搭配,黑醋的醇厚與蘑菇也是相得益彰。最上面還有一顆半熟水波蛋,將流出的蛋黃和其他食材攪在一起,又是一種不同的滋味。 今天的第一道主菜,自製義式培根奶蛋麵與溫泉蛋實在讓人太驚喜。對我來說義式奶蛋麵就像中式炒飯,是一樣食材與做法都很簡單,卻很難做得好吃的菜品。這天吃的奶蛋麵,所有火候溫度都恰到好處,手工生麵的硬度也很完美。一口咬下,鮮奶油和半熟蛋軟綿的包裹著偏硬的麵條,不會太過油膩又很卻又讓人覺得飽滿豐厚。 另一道波士頓龍蝦燉飯也非常棒。飯的口感恰到好處,再配上龍蝦的濃郁,真的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但這種鮮味很重的菜品,很容易不小心調味過重,吃到最後變得太膩,但這道燉飯也拿捏得很好。直到最後一口都讓人感覺恰恰好。 很喜歡義式海鮮湯的我,一聽完服務生介紹,就點了這道狂水煮魚。湯頭很鮮美,調味也一如其他菜餚的恰如其分,但非常可惜的是魚肉有土味。因為個人對土味真的異常敏感,只要稍微有一點點就吃不下去。 其他同行的人倒是吃得滿開心的,應該是沒有吃出有土味,可能對一般人來說都算是可以接受的狀況。只是覺得驢子餐廳定位也偏高級,以這個價位的要求,還是不太能接受有這樣的味道。 幸好在稍微失望的煮魚後,接下來的松露楓糖豬排真是正中我的紅心。 首先要說,個人真的很討厭近年流行的舒肥料理法,這討厭當然不是真心討厭,而是一種物極必反的討厭。作為料理技法的一種,原本舒肥應該讓料理菜色擁有更多可能性。但不知是什麼蛋塔般的流行浪潮,還是因為科技進展烹飪器具的進步,